向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有名的公司奋进
北京中科恒业中自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恒业)作为国内自动化领域技术领先富有竞争力的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市场打拼,产品畅销国内外,积累了雄厚的实力,正朝着具有国际化竞争能力的有名的公司的目标奋进。近日,记者正常采访了中科恒业总经理杨光宇博士,探寻中科恒业的成功之路、管理之道。
记者:作为曾经是中科院所属的企业,都经历过改制这一关,请您谈谈中科恒业的改制过程和发展经历。
杨光宇:中科恒业是2000年1月注册成立的。不算是白手起家,是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全资企业北京中自技术集团的基础上成立的。企业成立初期其实就是继承了中自技术集团的主体业务、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和大部分人员,仅仅是注册成了一个有限责任的公司。公司的成立是根据当时科学院对研究所办的公司做体制改革的要求而进行的,因此公司仍然由中科实业集团(控股)公司来进行绝对控股。尽管如此,公司改制还是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而这次改制最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就是时任中自技术集团总裁、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后来担任公司CEO的胡海涛。
企业成立之初,大家情绪非常高,体制上的改革带来了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公司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和经营方法都和以前有了变化。公司成立第一年取得了十分好的业绩。但是,随后公司的发展却陷入了低谷,第二年公司业绩开始下滑,引起了公司董事会的关注。
2002年,公司CEO胡海涛到了退休年龄,中科恒业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我开始担任公司CEO。这个职务我当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因为从我进入公司以来,一直都是当副手配合别人工作。
对于担任当时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和当时公司董事长张国宏找我谈话,鼓励我积极面对形势,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他们都表示相信我能够做好总经理的工作。他们第一看重我是搞技术出身,具备管理技术型公司的资历和威望;第二看重我工作认真有朝气;第三看重我出任总经理,公司对外形象好。经过慎重考虑,同时得到公司经营班子其他主要领导的全力支持,我走上了公司CEO的岗位。
上任以后我才开始真正面临一个企业领导人所需要面对的考验。中科恒业公司当时正处在转型阶段,也就是技术性收入慢慢的变成为公司的主体业务方向。但由于管理上的不完善,使得长期代理销售商品形成了库存积压和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造成公司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有时甚至连发工资都遇到困难。关键时刻,中科集团给予了很大帮助,到现在我都很谢谢他们对我的支持。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没退缩。通过集思广益和认真的思考分析,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经营的不利局面,公司经营班子顶着压力做了如下几件关键的事情,为公司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一,明确自然人股权,落实到个人。企业成立之初自然人股权采用的是代理方式,只有一个代表人,而没明确到员工个人,尤其是股权奖励匹配部分。2002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自然人股权的落实和工商变更。明确自然人股权关系是公司改制的深入,也为后来公司进一步深化股权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第二,坚持以良好的公司形象面对市场。科学院系统的公司在成立初期大多不太重视自己的对外形象,中科恒业也是如此。认识到这一点,2002年4月,在公司经营仍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花钱请专业技术人员来作公司的形象规划,并在此后坚决推行这种规划的设计成果,使得公司的对外形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起到树立公司良好形象的效果。公司的VI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构建公司薪酬体系。2002年5月,通过请专家进行规划,同时让企业内部各层管理人员进行上下互动,重新规划了薪酬体系。薪酬体系即强调系统的一致性,又依据公司不同业务部门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执行方式。这个薪酬体系经过不断的改进,目前更加完善。
第四,购买公司自己的经营办公地点。之前由于公司没有自己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办公地点,不但每年要支付高额的租金,而且经常受制于人。公司曾经出现过一年之内搬两次家的情况。经过慎重考虑和广泛的调查研究,2002年9月,公司经营班子拿出了购买办公楼盘的计划和方案,并得到了公司董事会的同意。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贷款和集资的方式,最终实现了有自己经营办公场所的愿望。通过5年的艰苦努力,公司不但归还了全部银行贷款和利息,也归还了全部集资款,而且到现在仅这一块资产价值就翻了一番。购买办公楼,不但提高了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还为企业来提供了一条融资解决流动资金的渠道。
第五,申办公司各种资质,提升公司价值。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03年公司成功申办了城市道路照明、电子工程、建筑智能化等工程项目施工资质,为公司后来承接相关工程领到了通行证。之后,公司又成功申办了环保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资质。
第六,加强培训。以前我们公司也很看重培训,但往往是在技术方面。其实,公司除了需要技术人才外,更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和适合特定岗位的专门人才。为此,公司从2002年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培训工作。内部的培训主要是由于经营工作的具体需要,如进行法律和法规、财务知识、礼仪服务等,以提高技术人员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除技术之外的其他素质。外部培训主要是工商管理、人力资源、注册会计、注册建造师等,以便于提高管理层人员的综合素养。目前公司领导层和管理层大多具有上述培训经历,大幅度的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2004年公司做了股权结构的调整,推动这股权结构调整的关键人物就是公司现任董事长刘洪斌,这次股权结构调整后,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有股权退出控股地位后,公司自然人持更多的股份,这样有助于公司的发展,公司领导层和员工更关心公司未来的发展,因为公司经营的好坏,已经和这些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股权结构改变后,公司管理层从为中科院打工变成为大家打工(也包括自己),管理层从关注经营业绩,变为更关注公司的资产,更关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眼光也放得更远了!中科恒业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公司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经营业绩逐年递增,呈现出很强的发展后劲。在中科恒业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的许许多多事情,积累的经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拿钱是买不来的!
记者:2008年奥运会前夕,中科恒业承揽了举世瞩目的金水河喷泉改造工程,社会影响很大,中科恒业的其他技术产品也在业内占据领先水平。请您谈谈中科恒业是怎么样发展壮大起来的?
杨光宇:中科恒业重点从事工控产品和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的研发技术、产品制造和工程承包等业务。成立近十年来,依托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研发技术优势,同时依据市场的需求,中科恒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目前,中科恒业拥有一个工程中心、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销售中心。在环境控制工程、信息系统集成、工程系统集成、工业精密测量和工控产品代理等方面不仅仅具备技术优势,而且有着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施工、产品售后服务经验。中科恒业在业内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中科恒业的技术力量主要来自于中科院自动化所,目前使用的技术已积累了二三十年,比如公司目前的数控数显业务。现在公司出口欧洲产品主要是数显表及数控配套产品,它大多数都用在和机床配套。去年这类产品光出口就做了大概有800多万元。我们的产品出口是和国内的一家公司配套出口到德国。后来发展到德国人主动来找我们,委托生产加工无刷电机驱动器等产品直接返销德国。这样不但使我们与国外商家的合作更紧密,而且又开辟了新的领域。当然,这件事成功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番挫折,这样的一个过程使我们认识到:企业产品要想发展,企业人的素质是关键。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水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有了高水平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可能正真的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一定要保证赢利,所以必须要时刻想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相关成本。企业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生存,一定要能先维持正常运作,让企业生存下来,之后才能谈得上企业的发展。就像一个人必须先有饭吃,才能想吃得好一点。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立足于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然后等机会。市场不好就先收缩,机会来了再发展。现在能坚持住,活下去就是渡过难关的最好方法。我们企业的文化就是稳步发展。为了今后的发展作些准备,今年我们想再注册一个新公司,把精密仪器业务单独放在这个公司运作,重点培育支持这个新公司的发展,经过3~5年的发展,如果可能的话,争取实现上市融资的目标,这也是公司资本运作的一个打算。
记者:您是先做科研后管理企业、开发市场,请您谈谈怎么样才能做好技术转移工作?以及中科恒业的管理团队。
杨光宇:因为我是先工作再上学,以后又搞科研,再读学位。工作一段时间再学习一段时间,对我来说受益匪浅,不但学习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锻炼了处理各种事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研究所的技术成果要想顺利转移,第一需要有合适的人,这个人应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市场;第二这个人要喜欢做这个工作;第三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和长远眼光。这么多年在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其实非常辛苦,但是我喜欢做这个工作。因为在工作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去处理问题,最终去实现一个既定目标。为此,我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当然我也经历过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从搞技术探讨研究工作,进入到经营管理岗位,也曾经迷茫过,甚至不知所措,好在最后坚持下来了。我自己总结的经验就是:不断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为了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利用周末在人民大学EMBA班学习,大量阅读管理和人文历史方面的书籍,参加各种讲座和座谈活动,逐步的提升自己文化素质和管理上的水准。另外,在2006年国家起步实行注册建造师资格考试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顺利取得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证书和印章,为公司后来其他人考试取证带了个好头。同时,这一个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在争取承接2008年金水河喷泉改造工程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由此能够看出,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的。
一个公司要稳定发展,公司经营班子的团结至关重要。目前,公司的领头人是董事长刘洪斌,他在企业主要负责工程建设项目业务。他头脑灵活,为人热情,做事雷厉风行,敢想敢干。公司承接的重点项目都是由他决策和指挥完成的。在他担任董事长后,公司的经营有了明显的增长,公司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副总经理张宾如,负责公司销售和精密仪器业务,她性格温和,工作细致耐心,处理问题锲而不舍,并且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和沟通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逐渐成熟,人际关系融洽。她特别是对公司资产管理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我的性格属于做事讲究原则、有计划,善于学习,容易与人沟通,但有时缺乏魄力。我们三个人各有各的特长,却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和谐相处,配合得非常好。这并不排除我们之间也有争吵,但是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意见不同时,先是大家各自发表意见,然后辩论,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一旦形成统一意见,大家都遵照执行。这里的关键是大家彼此信任,因为大家的目标都是为了企业好。另外,我们也可以团结一致的最终的原因是大家的心态好,不贪心。公司经营情况不好时,从来都是我们三人带头降薪,而且不对外宣传。公司流动资金困难时,是我们三个人一起说服家人,用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却从不谈回报。在这样一个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有一批核心的中层管理人员,他们是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个公司经营的好坏,除了人是重要的条件外,还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所以,今天接受采访,我心里特别想感谢自动化所、中科集团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中科恒业的前任董事会及总经理胡海涛为公司今天所取得的成果奠定的基础,感谢公司现任董事长刘洪斌的领导和对我的信任,感谢经营班子成员对我工作的全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也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和付出。
我希望企业能在我们这个团队的带领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使中科恒业稳步发展,做好做强,既为国家作点贡献,也使员工安居乐业。